“ 回顾充满魔幻色彩的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成为本年度最大的黑天鹅,但在六稳六保政策下,中国经济实现V型反弹。明年是十四五(2021-2025年 ”
回顾充满魔幻色彩的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成为本年度最大的“黑天鹅”,但在“六稳”“六保”政策下,中国经济实现V型反弹。明年是“十四五”(2021-2025年)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将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分析师认为,在今年的低基数效应下,明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8%以上,全年呈现前高后低走势。随着经济复苏态势确立,宏观政策将逐步向正常化转向。此外,要素市场化改革、国企改革有望深化,从而释放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
经济增速或达到8%以上
中国经济在年初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猛烈一击,一季度经济增速同比下滑6.8%,为1992年有季度统计以来的首次萎缩。不过,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下,二、三季度经济增速很快恢复至3.2%和4.9%。分析师普遍预计,今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速在2%以上。
展望2021年,分析师指出,考虑到基数效应,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实现两位数增长,下半年逐渐回归潜在增长速度,全年增速将在8%以上。
“疫情给今年的经济挖了个‘坑’,2021年将是补‘坑’的过程。”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对界面新闻表示。他预计,明年全年GDP增长9%左右。分季度看,一季度可能达15%,然后逐渐回落,四季度回归到正常增长水平。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表示,在基数效应下,明年一季度有望实现接近20%的高增长,二季度在8%-10%的中高速区间,三、四季度逐步回归到6%左右的潜在增长区间,全年GDP增长有望达到9%左右。
从“三驾马车”来看,分析师认为,出口——驱动今年中国经济向上的核心力量——可能继续维持高增长,一方面外需在逐步恢复,但同时供给能力受制于疫情反复,因此,国外对我国进口商品的需求仍较大。而今年表现欠佳的消费和投资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在低基数、刺激政策的影响下,明年高增长的可能较大。
王静文表示,明年增长动力首先看消费复苏,在消费环境正常化和就业状况好转之后,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应该会有明显改善。唐建伟也表示,在需求侧管理基调下,可能释放的政策红利将进一步带动消费增长,明年的消费表现可以期待。
“制造业也将是明年的一个亮点。”唐建伟说,目前制造业的复苏迹象已经很明显,一是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已经回升到77%以上;二是疫情好转以来,制造业利润状况快速改善;三是前三季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5%,增速比上年末高了15.7个百分点;四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很快,支撑制造业增长和结构升级。
王静文指出,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持续好转,会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速反弹,特别是其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家强化“科技自立自强”、解决 “卡脖子”问题的政策导向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会继续保持高速。
宏观政策不会“急转弯”
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分析师认为,这段表述意味着宏观政策将逐步回归常态,但过程是稳步的、渐进的。“把握好政策时度效”意味着政策调整将随着经济走势变化而变化,不会出现“政策悬崖”;“不急转弯”暗示政策将渐进地正常化,而不是急速地收紧。
为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今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超常规财政和货币政策,包括高达3.75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万亿元特别国债、金融让利1.5万亿元等等,让实体经济获得丰沛“水源”。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走出疫情阴霾,对风险的关注重新上升,超常规政策如何退出成为市场讨论的焦点。
“疫情期间推出的一些刺激性政策确实应该退出,因为政策已经造成杠杆率的快速上升,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但要避免退出过急过快,造成‘政策悬崖’。”王静文说。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发布的《宏观杠杆率季度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为27.7个百分点,由上年末的245.4%上升到270.1%。其中,三季度杠杆率攀升3.7个百分点,相比一季度13.9个百分点和二季度7.1个百分点的攀升,增幅快速回落。
12月14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学工在中国社科院《经济蓝皮书》发布会上表示,明年的政策肯定要向正常化的方向转变,但是转变的步伐或者退缩的步伐一定要把握好节奏,分梯度、分批次退出支持政策,而不是一次性过于急的转向。另外,政策还是要保持相当的灵活性,以应对新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增长新动力更多看改革
分析师认为,逆周期政策只能熨平外部冲击下经济产生的波动,挖掘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要更多依靠改革。在这当中,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国企改革是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11月底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制度红利开始加速上扬,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出现企稳回升,但是新一轮的改革红利还没有完全释放,尚未承担起拉动中国经济常态化增长的重任。在经济复苏全面完成后,必须以构建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为目标,加快推出新一轮改革。
要素市场化改革被认为是极重要的改革突破口。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是中央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第一份文件,意见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五个要素领域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向。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表示,要素市场化配置是一项关键性、基础性的重大改革任务,必须在这方面下大力气。比如,在城市化方面,改善外地人在城市中的身份待遇,有助于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这对拉动经济增长意义重大。在技术方面,考虑到日益增多的国际贸易摩擦,以技术引进为主导的科技进步难度加大,这要求我们通过有效的制度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谈到明年经济工作重点时,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放在了首位。会议提出,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此外,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快国内人才培养,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树立良好学风和作风,引导科研人员专心致志、扎实进取。
除了要素市场化改革,国企改革依然备受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谈到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时,将国企改革放在了首位,要求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
国资改革专家、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对界面新闻表示,正如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明年国企改革应该聚焦在切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上。他认为,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职业经理制度、建立内部科技创新体系等工作可能是改革的重点。此外,在当前环境下,加强国企风险管理、产业升级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