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新冠疫情冲击,中国迎难而上,在抗击疫情和经济复苏两条战线上均成为全球最亮的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辞旧迎新之际,艾利 ”
面对新冠疫情冲击,中国迎难而上,在抗击疫情和经济复苏两条战线上均成为“全球最亮的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辞旧迎新之际,艾利艾智库从时间、空间和国家战略落实三大维度,甄选、总结出2020中国经济社会八项重大成就,并对各项成就的历史性或战略性意义做出简要分析。
具体来看,这八项重大成就包括:率先打赢新冠疫情阻击战和经济保卫战;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大关;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创六年来最大缩幅;外贸逆势崛起,出口数据创历史新纪录;参与达成世界最大自贸协定,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成为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经济体;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崛起。
成就一:率先打赢新冠疫情阻击战和经济保卫战
目前,中国疫情得到良好控制,疫苗研发也走在世界前列。经济实现V形反弹,各项指标均已接近或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包括IMF、OECD等在内的国内外机构均认为,中国将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回顾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党和政府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完备的疫情防控体系,采取灵活有效的经济调控措施,率先打赢新冠疫情阻击战和经济保卫战。可以说,在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下,中国两条战线均取得胜利,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中国的凝聚力、影响力大幅提升。
成就二: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
伴随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完成脱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014年确定贫困县名单以来,中国组织大规模减贫开发工作,连续七年减贫人口数量达1000万以上。在此期间,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奔赴脱贫一线,有770多名扶贫干部(截至2019年6月底)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
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体现了追求共同富裕的初心,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壮举,并为全球脱贫工作提供了一系列可资借鉴的经验、工作范本。
成就三: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大关,全球经济重心加快东移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总量达到72.2786万亿元。以5%的保守增速测算,中国四季度经济规模将增加29万亿元以上。这意味着,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突破百万亿元大关。根据IMF的测算,中国经济全球占比将大幅提升1.35个百分点至18.15%。
IMF还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中国经济将增长1.9%。中国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明显反差,正加速世界经济重心东移。根据英国智库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的最新年度报告,中国将提前五年,在2028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后疫情时代,“看多中国、押宝中国、中国时代”,将在全球形成更强烈共识,并与中国崛起共振。
成就四: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创六年来最大缩幅
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2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7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67,比上年同期缩小0.08。从历年前三季度数据(如图表3)对比来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自2015年以来持续缩小。其中,今年0.08的降幅是近五年来最大值。
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说明伴随中国“三农”建设、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农村资源要素活力不断释放,农村经济持续转型升级,城乡发展的结构性不平衡持续得到改善。尤其是今年前三季度的倍差大幅缩减,体现了中国“六稳六保”政策对农村地区,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保障,也反映出中国迎难而上加力脱贫攻坚的成效显著。
成就五:外贸数据创历史新高,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夯实
海关数据显示,11月,中国进出口、出口额均创197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单月最高记录,出口增速也创下2018年2月以来的新高。此外,中国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在2019年创历史新高,预计2020年进出口、出口将超过去年,再创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2016年全球货物出口占比达到13.8%,创下1968年以来的单一经济体货物出口全球占比新纪录。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今年4-9月,中国出口商品全球占比超过20%。中国货物出口全球占比快速跃升,既源于经济率先复苏、工业门类齐全、对他国形成出口替代,也源于中国近年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品全球竞争力有增无减。后疫情时代,即使全球供应链有所调整,但强大的内生性贸易竞争力,以及日益广阔的自贸区空间,将确保中国继续占据全球制造核心网络节点地位。
成就六:参与达成世界最大自贸协定,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11月15日,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至此,历时8年、31轮谈判,全球规模最大(人口、GDP、贸易、投资约占全球三成)的“超级自贸区”诞生。12月30日,历时7年、35轮谈判,中欧投资协定如期完成谈判。
RCEP和CAI的达成,彰显了协议各方坚定维护自由贸易、投资的决心,推动全球化迈向新高度的执着。RCEP开启了全球经贸,尤其是亚太经贸的新纪元,是东亚经济一体化近20年来最重要的成果。中欧投资协定是全球超大规模经济体之间达成的首个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投资协定,将有力推动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的经贸关系深化,对全球资本流动、产业格局重塑具有历史性意义。
作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超大规模经济体,中国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RCEP、中欧投资协定相得益彰,将有利于中国深化对内改革,提高区域资源整合、利用能力,巩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地位,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增强对全球经贸走向的话语权。
成就七:中国成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经济体
今年7月,世界银行发布《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改革驱动力与未来改革机遇》。该报告认为,中国已成为大型经济体中自2005年以来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营商环境曾长期徘徊在全球前70名以外。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排名一次性提高32位,上升至46位,并于2020年上升至31位。
营商环境改善的背后,是中国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结果。具体而言,中国政府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放宽,以“最多跑一次”为代表的便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实施外商投资法,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也为营商环境改善提供了法律、政策基础。营商环境的改善,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高中国市场的全球吸引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成就八:数字经济持续崛起,助力中国经济加速转型
11月23日,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编著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发布。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达到35.8万亿元,占GDP的36.2%。据预测,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突破40万亿元,占GDP比重在40%左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部主任孙克表示,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有可能超过7成。
从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到“互联网+”战略,到网络强国建设……近年来,中国持续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快速崛起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疫情爆发期间,数字化对经济复苏、发展的支撑作用得到进一步显现。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APEC、G20、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场合均提到发展数字经济。此外,中国也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预见,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继续蓬勃兴起,数字经济持续为经济发展提供新路径,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还将继续提升。
Tigs: 中国经济 / 中国经济社会 / 2020中国经济社会八项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