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韵书声题壁堂 诉说济南百年故事
2020-10-25 11:03:34 点击:

“ 第二届世界中医药互联网产业大会在济南开幕。全球300余位中医药行业领导、医疗卫生领域专家,以及200余位产业界代表线上、线下同步参会,共 ”

济南不但是一座以泉为灵魂的城市,也是一座极富传统气息的文艺之城。从清末民初的大明湖,到上世纪30年代的老商埠,分布有大小戏院几十家,丝弦响,鼓笙歌,声声入耳。梅兰芳、程砚秋、谭富英等戏曲名角都曾来济献艺,看戏也成了老济南人消遣时光的重要方式。

琴韵书声题壁堂 诉说济南百年故事

时过境迁,如今戏曲在济南风华不再,但仍有北洋大戏院等老戏院为百姓提供欣赏戏曲的场所。省内现存最大的清代戏楼,位于大明湖南岸的题壁堂就是其中一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明府城文保征收项目(一期)正式开启,题壁堂所在院落纳入了征收范围。题壁堂是升阳观的一部分。升阳观位于济南老城区寿康楼街路南,总建筑群占地3750平方米,初建于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为供奉神话人物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的庙宇,故又称吕祖庙。相传,庙建成后的一天,住持道士刘道让明明看见一道人进入庙内,但遍寻无踪,却在正殿左墙壁上发现了新题写的这样一首诗:“曾否当年旧酒楼,松亭水色静悠悠;熏风日跻蓬莱岛,筇杖常经此地游。世法须从身上想,机关宜向个中求;离离青草会心处,何事浮生空白头。”诗末署名“木石道人”,信众认为是吕仙人化身留书。一百多年后的嘉庆八年(1803年),墙壁上的字迹模糊不清,后人为便于传存,于是抄录刻于石碑。同年,在吕祖庙东侧建堂馆时,遂取名“题壁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张景堂等人捐资对题壁堂扩建。题壁堂由正堂、戏楼、三星楼、大罩棚及附属建筑组成。戏楼的舞台分两层,高丈余,楼两侧设环廊,这是饰演神仙戏的必须设施。演员们从后台侧门进入,踏着楼梯登上环廊,而后从天而降,就有了神仙下凡的舞台效果。台两端设有“出将”“入相”小门,是演员登台下场的出入口。堂内又设地面环廊,供观者走动,演出时是下人站立恭候的地方。中心形似大厅的地方是观众坐席,摆放桌椅,观者可以品茶品戏,品一番戏里戏外的滋味。这个格局十分独特,可以容纳百余人观戏。题壁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学堂。晚清时期以宗族公款或募集经费在堂内办“义学”(又称“义塾”),免费招收学童。教师薪金每年银子五十两,由济南府学分四季向山东布政使(俗称“藩台”)衙门支领。解放前题壁堂为私立明湖小学地址,大门上方还能看到由松小梦题写的黑底金字匾额。解放初年明湖小学更名寿康楼街小学,由资深教育工作者朱国修任校长(后任高都司巷小学校长)。笔者记得,当时教职员共七人,一架旧风琴是唯一的家当,学生上下课由教师轮流摇铃,上课是在正堂,下课后则在大罩棚内玩耍;大罩棚西侧有一院落为体育操场。操场与吕祖庙是一墙之隔。

琴韵书声题壁堂 诉说济南百年故事

虽有过一段无人问津的时期,但在上世纪90年代,有关部门开始对题壁堂进行大规模的维修。2006年修复了题壁堂外的回廊。2013年,题壁堂被确定为山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并启动了大堂修缮保护工程。题壁堂距离大明湖比较近,曾有考古研究专家建议,“如果从泉城路到鞭指巷状元府到题壁堂再到大明湖形成新的旅游线路,就很可能盘活济南古城旅游。”随着明府城文保征收项目的开启,目前,院落内居民大部分已经搬离,原来堆积在戏楼内的杂物全部清空,修缮老建筑需要的建材和工具已经运抵院内。原来居民居住的小平房也已搬空,基本具备整体修缮的条件。院内的展板上展示了省文物局对修缮方案的批复,以及题壁堂升阳观保护性修缮设计图。按照规划,题壁堂的修缮包括门楼、二进院门楼、正房、东西厢房、东西倒座房、小角楼8座文物建筑,建筑面积共322.85平方米。老建筑都是有生命的,因为它彰显着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记录着千百年来的沧桑与新生,传颂着一个个传奇的故事,还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或许,在不远的将来,题壁堂的生命将再次鲜活起来,重现当年的琴韵书声。

Tigs: 济南 / 百年故事 / 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