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必须要站起来。这不是一个期待,更像是山东需要的一个答案。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之下,济南站出来的意义不在于济南本身,而是引领带 ”
济南必须要站起来。
这不是一个期待,更像是山东需要的一个答案。
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之下,济南站出来的意义不在于济南本身,而是引领带动淄博、泰安等周边区域的成长,继而强健山东体魄,补齐山东在全国重大战略竞争中的短板。
有些时候,济南扩容被外界看做是“摊大饼”。若这样看待问题,很难理解山东协调发展逻辑的深意。济南是济南人的济南,更是山东人的济南,“摊大饼”只是强省会战略的其中一个手段,是一种快速改变现状的方式。虽然,不能否认这种操作有急功近利之嫌。
从大山东概念切入,山东和济南的系列操作,看上去才会顺理成章。
在如此战略主导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资源往济南集中,越来越多的政策向济南倾斜,加之自身的努力,一个强势济南的形象呼之欲出。
而今年多重利好降临济南,也似乎表明,强省会战略迎来爆发期。
1
济南强势的心态,可以透过一件小事体现出来。
近日,《济南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布。在这份市级的规划中,居然提到“争取将齐河县划归济南”。
济南想吞下德州齐河之心,可谓“司马昭之心”。但在自身规划中提出只有国家、省才能决定且没有明确表态的大事,显然相当不妥。
由于引起较大争议,10月29日最新一版征求意见稿中已将上述内容删除。
“如今的济南,正在叮咚的泉水声中,轻拂而过的杨柳枝中,显现出凌厉好争的一面。”
去年7月份,“青小岛”在《狠起来的济南,连自己都怕》文末写过这样一句话。
时间过去一年,济南的强势与日俱增,不仅体现在经济增幅、城市扩容等方面,强省会战略亦获得了真金白银的支持。
山东省政府近日印发《关于支持八大发展战略的财政政策》,“打包”支持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海洋强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等八大发展战略,预计2021年省级将投入1500亿元资金。
其中明确提到:通过政府专项债券、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等方式,支持济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十强”产业发展,对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给予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助力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此前,山东高层已表态,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济南就此被正式推上前台,成为山东唯一一个角逐新一轮国家中心城市的“山东代表”。
2
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山东党政“一把手”并没有马上回鲁,而是在北京为山东、济南的一件大工程站台。
10月29日,中科院、山东省、济南市共建中科院济南科创城会谈暨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省委书记刘家义,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出席活动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干杰出席。
根据规划,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将定位于集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建设成为引领全国的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规划建设约5平方公里,集科研、中试、转化等于一体。截至目前,济南已落地和即将落地14家“中科系”院所,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电磁技术、先进制造等众多前沿技术领域。
科创城对山东的意义不言而喻,对济南城市的提升更是不可小觑。
值得关注的是,已经和即将落地的14个院所中,正在筹建的大科学装置共6个。大科学装置是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要指标。一旦落地,将为济南增加重磅砝码。目前全国仅有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分别位于上海张江、合肥、北京怀柔以及深圳。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定位为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也是未来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指标。科创城的落地,有望使济南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夺中快速追赶,甚至后来居上。
除了一些看似“隐性”的动作,强省会也推动民生项目快马加鞭。
10月30日,《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正式获得国家批复,二期建设规划包含3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6号线、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6个项目,总规模159.6公里,总投资约1154亿元。
发达的地铁网络是一流城市的标配,“济南要不要建地铁”争论多年之后,终于按下了快捷键,迎来了大爆发。
3
在山东各区市GDP排名中,青岛西海岸新区位列第一。第二名则有点意外:济南历下区。
翻看近几年历下区的GDP增幅,可以用暴涨来形容。
2016年时GDP为1837亿,到了2019年,达到惊人的3362亿。放眼全国,如此的增幅也是罕见。
其背后,是总部企业的迅猛增长。
今年8月,济南曾通报位于历下区的中央商务区有关情况:入驻各类高端总部500余家。
但仔细来看,央企和省国企是绝对的主力军,尤其是山东国企,相当之多。省能源集团、齐鲁银行、山东高速等等巨型企业云集历下区,风波之后的恒丰银行总部,去年也是迁到了历下区。各类总部企业,带动全区形成了“亿元楼”38座、“月亿楼”2座。
在吸引企业总部方面,省会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这些年来突然的、猛烈增长,还是不得不让人怀疑背后有形之手的力量。
历下区是近年来济南变化的一个缩影。在快速改善省会首位度时,资源赋能发挥了很大作用,一批国企巨人形成了济南的经济主体。
济南的盘子大了,但新经济并非那么美好。反映一座城市经济活力的独角兽企业数量,济南在省内谈不上引领。再比如高新技术企业,截止到2019年底,济南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38家,而青岛超过3000家。
国企多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挤压民营经济的空间。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中,民间投资下降2.4%就是例证之一。长远看,济南需要有所平衡。
2019年的省会城市首位度排名中,济南依然为倒数第一。虽然大动作不断,但数据说明济南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济南应借此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培育强劲的内生动力。唯此,城市的进阶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唯此,才是强省会战略的真正意图才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