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屋苍台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荫坐著书。——《芙蓉泉寓居》董芸芙蓉街在老济南城的中心位置,以街道中的芙蓉泉 ”
老屋苍台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
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荫坐著书。
——《芙蓉泉寓居》董芸
芙蓉街在老济南城的中心位置,以街道中的芙蓉泉而得名,芙蓉街位于珍珠泉群之中,邻近两大府衙和贡院、文庙以及古城的主干道。金、明、清时期,芙蓉街一向是文人墨客饮酒赋诗之地。书声琅琅,流水潺潺,垂柳依依,意境优雅。
芙蓉街南起泉城路、北至西花墙子街南口。如果“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泉城的写照,那么“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就是芙蓉街周围地区的真实描述。
芙蓉街的建立年代已经无法确定,根据记载:金、元时期蓉泉旁边建有“姜家亭”;明朝中期,德王府右史、诗人许邦オ曾在附近建“瞻泰楼”;清朝康熙年间,德王府旧址改建为山东巡抚衙门,将德王府的西苑废为民宅,芙蓉街的路东也建起了民房和店铺;清朝著名诗人董芸曾经在芙蓉泉附近寓居。
在芙蓉街居民的回忆里,当年的芙蓉街是很美的。不到1公里的路面全部铺着大青石板,商铺、作坊分列道路两旁。清晨,石板路上飘着一层淡淡的水雾,远远望去行人似乎漫步于仙境之中;透过石板缝隙就能看见石板下潺潺的泉水。夜深人静的时候,走在街上便会听到石板路下面泉声淙淙。旺水期的时候,石板下面的泉水会漫出路面,正是活生生的“清泉石上流”。中午,路边的商铺纷纷张起白布凉棚,蓉街上店铺密集、凉棚首尾相连,形成了壮观的白色“凉棚阵”;酷热的炎夏,穿行于上有凉棚遮阳、下有清凉泉水的芙蓉街,那种清凉消暑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济南的老街中芙蓉街是很热闹的。明清时期这条街的四周是巡院、都司、布政司、贡院和府学衙门,良好的地理环境吸引了众多商家。著名的瑞蚨祥布店,同治年间济南的第一家眼镜店“一珊号”,当时济南最大的百货商店“文升行”都在这条老街上开业。芙蓉街一度成为经营文房四宝、古玩字画以及印刷业为主的商业街,同时还聚集了刻字、铜锡器、乐器、服装鞋帽小吃店等店铺作坊,商业的繁荣也把芙蓉街推向了一个异常兴盛的阶段。
美蓉街过去有四座庙,从南向北有:土地庙、龙神庙、关帝庙、文庙。其中以文庙和关帝庙最为著名。文庙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是济南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可惜后来变成大杂院,现在正在重建)。科举时代文庙是来自全省考生赶考时的必到之地,顺治年间在芙蓉街北段梯云溪上修建了一座石桥,名曰“青云桥”,取青云直上之意,并修建“腾蛟起凤”牌坊。梯云溪、青云桥、腾蛟起凤牌坊都是因为文庙、府学、秀才而命名,当时的芙蓉街是文人雅士、考生学子必游之地;考生秀才们拴马的地方便称为马市街,公布考试榜单的地方便成了榜棚街。现在梯云溪、青云桥、腾蛟起凤牌坊早已损毁、遗迹全无,文庙只残存大成门和大成殿以及破旧的影壁,但是凭这些遗迹足以想象当年祭孔时的盛况和芙蓉街的繁荣。
走进现实中的芙蓉街就好像走进了座年久失修,粗枝大叶的博物馆,为了方便车辆通行,新铺的石板路底下已经压实,再也没有泉水的踪迹,沿街新建的二层小楼远没有过去精致,老街外面的高楼大厦和爆炸性成长的人口扼杀了老街的泉脉,街道两边大江南北各色小吃的浓烈气味取代了当年文庙的袅袅香烟。芙蓉街像没落的贵族;漫步在芙蓉街上,虽然早已没有了过去的青石板路,再也听不到青石板下淙淙的水声,但老街的历史仍然会让你怦然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