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在济南举办的2020智慧泉城创新建设发展论坛上,济南市工信局局长汲佩德接过了权威机构颁发的2019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奖牌。奖牌虽小 ”
日前,在济南举办的2020智慧泉城创新建设发展论坛上,济南市工信局局长汲佩德接过了权威机构颁发的“2019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奖牌。
奖牌虽小,却沉甸甸,这是济南蝉联“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也是连续三年获得“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在全国独此一家。
关于智慧城市建设,汲佩德有着深入、独到的见解。
大城市发展带来效率快速提升
“关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简单来讲就是信息化赋能城市化的过程。”汲佩德说,很多专家认为,城市化、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两大主旋律,目前城市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大。
过去有一种观点,城市不能越来越大,否则会有大城市病,比如交通拥堵等。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张国华表示,
大城市发展会带来效率的快速提升。统计数据分析发现,一个城市的经济体量、人口规模每扩大一倍,人均生产效率会提高15%—30%,人均消耗的基础设施则会降低15%。以北京为例,1986年人口1027万,消耗水36.6亿吨;到2017年人口2170万,增长超过一倍,用水量却只增长了不到10%。
汲佩德认为,城市大了,有大城市病,城市管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需要管理效率更高的城市大脑来解决,对信息化赋能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信息化赋能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
智慧城市只有更好 没有最好
目前在信息化赋能城市化领域,各大企业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实施路径,比如阿里巴巴的城市大脑、华为的城市智能体等,这是两大流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成为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特征。
“我们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解还有些不同,它既是信息化,又不是信息化,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人城合一。”汲佩德说,“我们打造智慧城市是基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基于此,济南提出打造善感知、有温度、会呼吸的中国智慧名城。所谓的“善感知”,就是以人为本,对社会治理的需求要敏感,要善于感知。所谓“有温度”,就是建设智慧城市要提高人们的获得感、满意度,不能为了建而建,建了要让人感觉到有用。“会呼吸”,是一个有机生命体的概念。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个动态过程,根据人的需要与时俱进、迭代更新。”汲佩德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智慧城市建设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打造中国算谷支撑数字经济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济南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智慧 让城市更美好”的基本建设理念,建立了“一主体两平台”的体制机制,完善提升城市生活“一屏感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和产业发展“一网通览”四大智慧应用赋能体系。
其中“一主体两平台”是济南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即由济南市政府与浪潮集团合资组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和市场主体——智慧泉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搭建城市大数据云平台和智慧泉城运营管理平台。
赛迪集团总经理、赛迪顾问总裁秦海林表示,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看到,当城市面临突发事件的时候,急需快速反应的应急能力,中国所依据的正是数字化手段。
“智慧城市建设得基于数字经济。”秦海林说,他注意到,济南近两年在加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借助建设国家超算中心的机遇,将把济南打造成为中国算谷,这是在为数字经济提供必要的数字算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