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的济南,出过无数文人墨客、能臣武将,所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赞誉绝非虚言。鲜为人知的是,济南还出过皇帝,而且不止一个,是 ”
历史上的济南,出过无数文人墨客、能臣武将,所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赞誉绝非虚言。鲜为人知的是,济南还出过皇帝,而且不止一个,是俩:新朝皇帝王莽和隋朝开国元君隋文帝杨坚。
先说王莽。王莽,字巨君,原籍济南郡东平陵,是战国时代齐国贵族后裔。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成帝刘骜即位,王莽的姑姑王政君(济南平陵城人)当了皇太后。此后,王氏家族逐渐显赫起来。当时,“一门封侯者,竟有十人”,王莽的叔叔大爷以及王莽本人都曾担任过大司马之职,控制汉朝权力数十年之久。公元5年12月,年仅两岁的刘婴即位,王莽被封为“摄皇帝”。三年后,王莽改国号为“新”,自己当了皇帝。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皇帝。有人说他是篡权者、伪善者;也有人称赞他是理想主义者、改革家,学者胡适1928年就曾评价他是“一千九百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西汉末年,刘氏王朝日趋腐败,贵族官僚倚仗特权,贪污成风,抢占奴婢,兼并土地,整个社会两极分化,民怨沸腾。而王莽清醒地看到了这些弊端,他非但不贪不占,还一次次把自己的家产分给属下和贫民,自己却过着清苦的日子。他儿子杀死了一个奴婢,为表示法不阿贵,王莽竟勒令儿子自裁。这些措施缓解了当时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也为他本人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当上皇帝后,王莽立即着手“改制”。他颁布了新的土地政策、奴婢政策和工商政策,四次下诏改革币制,并进行官制改革。应当说,这些新举措都是针对时弊的,他想通过改革来实现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他推行的王田制,承认一夫一妇分得的百亩之田具有占有权,只是不允许自由买卖。这实际上是一种土地国有与私有并存的图新政策,与先前的井田制有本质上的区别。
王莽试图用儒家经典建立一个大同世界,彻底解决长期棘手的贫富不均、盘剥农民等社会问题。但王莽作为一个过分依赖古文经学的迂腐儒生,其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又缺乏一个同心协力的改革集团,结果是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受到冒犯而纷纷起来加以反对,而币制改革又引起货币贬值导致社会动荡,加深了社会危机,从而引发了绿林、赤眉大起义。“新朝”和秦朝一样,只存在了15年。
王莽新朝结束500多年后,另一位开国君主隋文帝杨坚又与济南有了脱不开的干系。隋文帝,原籍虽不是济南,但也算得上半个济南老乡。因为他母亲吕苦桃是济南人,按济南人的说法,就是他“姥娘门儿上”是济南的。隋文帝的祖辈一直在济南为官,曾任太原(今章丘)太守、平原(今长清)太守。他的父亲杨忠从小就寄居济南,“年十八,客游泰山”时,娶了济南姑娘吕苦桃为妻。541年,吕苦桃生下杨坚。40年后,杨坚创建隋朝,当了皇帝。当他得知自己母亲是济南人时,随即追封外祖父吕双周为齐郡公,并让舅舅吕道贵担任济南太守。
杨坚执政期间,大力推崇佛教。为纪念母亲,他在济南大兴佛寺。开皇年间,仅在历山一处,就开凿石窟九座,摩崖造像百余尊,山腰里修建极乐洞、塑佛及胁侍菩萨三尊,浮雕佛像数十尊。从此,历山也就有了“千佛山”的俗名。开皇三年,隋文帝亲令重修济南柳埠海内名刹朗公寺,并敕封为“神通寺”。另外,四门塔虽记为大业七年修造,但这是完工日期,修建之始也是在隋文帝时期,历时十年而建成。除此之外,济南现存隋代佛教遗址很多,如玉函山有84尊佛像和13处造像记,据徐北文先生生前介绍,这些造像有两米多高,刀法流畅,衣纹生动。遗憾的是,这些造像在文革中被破坏致残。
隋王朝存在了36年,它是在结束了祖国400年分裂局面后的一个统一王朝。它所创制的帝王集权大一统体制,为以后唐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间开凿的大运河,为以后经济、军事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隋末,济南地区爆发大规模起义,出现了一批风云人物,如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等人,后来都成了唐朝的开国大将。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当然,如果再算上祖籍也是济南莱芜的秦始皇,济南辖区内共出了三个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