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湄公河行动》横空出世,凭借口碑以黑马身份拿下国庆档票房冠军,11 88亿元。2018年,《红海行动》再接再厉,出人意料地凭借口碑 ”
2016年,《湄公河行动》横空出世,凭借口碑以黑马身份拿下国庆档票房冠军,11.88亿元。2018年,《红海行动》再接再厉,出人意料地凭借口碑再次拿下了春节档票房冠军,36.51亿元的票房成绩,让林超贤在这一类型片领域拥有了足够话语权和号召力。
2020年,《紧急救援》,林超贤拥有了7亿元投资,去到墨西哥拍摄,买了真飞机来搭景,唤回了搭档过三次、华语影坛最拼命也最可能上天入地的彭于晏,但上映快一周了,票房踉跄地刚刚迈过3.5亿元。熟悉的林超贤,熟悉的彭于晏,熟悉的配方,为什么这次就不香了?
最明显的问题是,审美疲劳。虽然《紧急救援》的四场救援戏拍得费钱又费力,油井倾塌、山体滑坡、飞机坠海、油轮爆炸,困难不断提升,场面不断变化,爆炸、水流冲击、飞机断裂等各种奇观场面轮番轰炸,看得出剧组花了力气,下了血本。其实,好电影不需要那么多故事,只需要一个精彩的就够了。
总体上说,《紧急救援》的动作部分,还是达到了水准之上的,无论是实景拍摄还是特效制作,不仅不输好莱坞,甚至在很多方面都是领先于行业的。但电影的优点基本上也就仅限于此了,宽容一点的话,救援之外的训练戏份,也比较可看,尤其对于不了解救援行业的观众来说,能够很好地满足好奇心。剩下的,便是满满的问题。
首先,文戏生涩且无趣。文戏一向不是林超贤的强项,在上一部《红海行动》中,精彩的战争场面和点到为止的对话填补了文戏的薄弱。但这一次,导演需要用文戏来填充一次次救援之间的空隙,甚至试图通过文戏梳理出一条人物内心成长变化的故事线。只可惜影片中的恋爱戏、父子戏、兄弟情,统统都拍得很单薄,走马观花,流于表面。毫无新意的对话、一点也不走心的桥段,在电影中反复出现,让人想要快进。
其次,救援戏和文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断裂感。整部电影的剧情分布非常简单明了。救援事件叠加救捞队员的日常生活,交叉叙述。四场救援大概占据一半篇幅,文戏大概也占一半时间,可惜这两部分内容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画风和节奏,就好像是两个导演联合执导,你拍你的,我拍我的。最后,两部电影被硬生生拼成了一部电影!看救援戏的时候挺紧张刺激。然而,看文戏的时候像是在看一部水平非常一般,还有点造作的浪漫喜剧片。怪不得彭于晏和辛芷蕾毫无化学反应,也怪不得小演员天赋不够,剧本里就没有让他们建立起什么矛盾和冲突,那么情感的转换和变浓,也就无从谈起了。
再者,还有很多情节其实没什么必要。比如,彭于晏的儿子来到新学校,因为怯场,不敢在台上一展歌喉,但这个孩子后来帮忙找新妈妈,看起来一点也不自闭。又如,副机长突然辞了职,没有前情,也不辅助其他人物性格的塑造。再如,第三场救援结束彭于晏因为男二“意外”牺牲而意志消沉(其实对观众来说一点也不意外),儿子突如其来、毫无预兆和铺垫地得了脑瘤,然后彭于晏站在窗前,斜向上45度望向天空,目光坚定地对老天爷说:“你要跟我斗,那我就跟你斗下去。”就这样,他振作了起来,舍下了即将手术的儿子,奔赴了战场。这场戏,不仅“儿子”机械地成为了“工具人”,如此不讲“人话”、不近人情的父亲也大大消解了英雄的厚度和质感,让他上天入地赴汤蹈火,看起来更像是一出科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