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电商陷财务造假质疑机构大举"出逃" 5亿元回购能否挽救股价
2021-01-14 13:07:46 点击:

“ 曾靠"卖吊牌"风光无两的南极电商,却因此深陷财务造假的质疑。在业绩暴增数倍背后,南极电商露出了哪些破绽?面对股价连续下跌,南极电商( ”

曾靠"卖吊牌"风光无两的南极电商,却因此深陷财务造假的质疑。在业绩暴增数倍背后,南极电商露出了哪些破绽?

面对股价连续下跌,南极电商(002127.SZ)终于坐不住了。1月5日,在股价连续两日跌停之后,公司总经理张玉祥召开电话会议,针对"外界质疑造假、新年规划"等问题回应称,公司资金充足,投资人可以安心。同时,张玉祥还推出了史上最大回购计划。

南极电商陷财务造假质疑机构大举

根据该回购计划,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回购公司部分股份,回购总金额在5亿元至7亿元之间,回购价格不超过15元/股。按回购金额上限测算,预计回购股份4666.67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90%。

据悉,这是公司第二次启动大规模回购计划。首次回购的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回购金额为1.5亿-3亿元,回购价格不高于11 元/股;最终回购金额为1.51 亿元,回购均价为8.95元/股。

不同于上笔回购效果的立竿见影,在此次回购计划发布后,南极电商股价不涨反跌。1月5日至1月12日期间,公司股价跌幅一度超25%,接连走出六条阴线。对于此次推出如此大规模的回购计划,公司则表示与此次被外界质疑财务造假有关。

面对财务造假的质疑,南极电商1月12日晚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的 IP 品牌授权具备明显的竞争壁垒、公司与恒源祥、北极绒等品牌授权公司存在竞争关系、应收账款整体比例可控并且逐年下降等。其中强调,所有数据都截取自电商平台官方数据,真实、可靠、可溯源。

机构股东疯狂出逃

回顾其股价走势发现,南极电商股价在去年5月站上15元/股,此后最高上涨至24.41元/股,自去年年底才下跌回15元/股以下。对于此次回购价格的合理性及制定标准,《投资者网》致电南极电商,电话并未接通;致函询问也未获回复。

作为电商概念龙头之一,南极电商或早已风光不再。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机构股东达110家,较2020年6月30日的448家大幅减少;同时,机构累计持股数也由9.82亿股降至7.51亿股,减持幅度约1/4。

据公司最新披露前十大股东名单,2020年三季度末至2021年1月4日期间,亦有多名机构股东进行减仓。其中,三季报披露的三只社保基金全部减持,汇添富基金旗下的两只基金亦出现减仓。

进入1月,机构更是疯狂"出逃"。从龙虎榜数据来看。1月4日机构专用营业部列卖三、卖四;1月5日机构专用营业部列卖二、卖四、卖五。两日"机构专用"营业部合计卖出总金额达3.22亿元,相应的买入金额则为0。

在个人股东方面,除了公司实控人张玉祥、朱雪莲夫妇外,其他股东均已减持。其中,公司董事刘睿自2020年12月下旬以来,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等方式大幅减持,截至目前已累计减持公司800.2万股票,占其所持股本的20%左右。

深陷财务造假传闻

对于南极电商此次股价"闪崩",市场众说纷纭,有关其财务造假的传闻再度浮现。据悉,最先对南极电商提出质疑的是一名券商分析师,不过不久后该分析师便被调离了岗位。

2019年5月,该分析师在路演时谈及体外循环造假的识别,并以XX电商为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六大疑点:

净利润非常高而无明显壁垒、无明显的竞争对手、非常轻资产的运营模式、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经营规模翻倍增长的同时员工数量下降、供应商和客户高度重叠。彼时,业内普遍认为该电商便是南极电商。

不过,《投资者网》梳理发现,自2019年以来,共有数十家券商对公司发布"看好"观点,有关公司的研报更是超100篇,而发布"看空"观点的唯有一家。2019年5月3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公司股价仍然上涨了80%左右,似乎并未受传言太大影响。

直至去年6月28日,某知名财经媒体发布的一篇名为《解密南极电商GMV暴增异象:经销商频变脸,子公司玩隐身藏玄机》的文章再度引发热议,直指南极电商存在经销商销售数据和GMV(平台销售总额)打架、多家南极人重量级店铺不停更换经营者等问题。

自那以后,公司股价开始一路阴跌。彼时,对于财务方面的质疑,公司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复,公司的所有经营、管理都是透明、公开的,对于个别媒体的不实报道及主观臆测或推断,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Tigs: 南极电商 / 南极电商股价 / 南极电商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