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上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梁彦,粮食储备司司长、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部分实录:近日 ”
今日上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梁彦,粮食储备司司长、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部分实录: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国际粮价连续九个月上涨,低收入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可能深受影响。请问国际粮价上涨是否会对国内粮食储备与供应带来影响?“十四五”时期,在应对国际粮价波动、切实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5.880, -0.02, -0.34%)储备供给和保障能力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秦玉云: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向好。2020年以来,粮价出现上涨态势,这是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首先从国际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沙漠蝗虫、东南亚旱灾,包括粮食危机传言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粮食供求的角度分析,国际粮食供求延续宽松格局,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价格最终还是受供求影响。
再从国内看,刚才我解释过,受饲料消费增长的影响,玉米、大豆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一些企业和农户市场主体的预期发生变化,他们有持粮待涨心理,对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期价格已有所回落。
从生产、库存、流通等各方面综合分析,保障国内粮食供应、确保市场平稳运行,是有基础、有条件的,可以从几个维度分析,一是生产,刚才梁局长已经讲过,这几年生产都维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水平,这说明生产供给能力是很强的,这与我们国家这些年加强“两区”建设是分不开的。再从库存角度看,我国粮食库存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刚才,钱司长专门介绍过粮食应急保供的形势,我们应急保供体系无论从硬件方面,就是网点,还是从软件方面,制度和机制,都是比较完善的,应急保供能力很强。另外,从流通层面看,这些年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比如每年粮食收购量大约在4亿吨左右,跨省流通量在2.4亿吨左右,整个流通非常顺畅。另外,国内各类批发市场、零售终端、电商交易平台都非常活跃,仅我们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去年就公开竞价销售了1.1亿吨粮食。
再从调控实践层面看,近些年国家有关部门、有关地区协同联动、多措并举、精准调控,较好地保障了粮食市场平稳运行,经受住了多次突发事件的考验。比如像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国内保持平稳。另外像南方雨雪冰冻自然灾害、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应对都比较成功,效果非常好。与此同时,我们也积累了丰富的调控经验,各方面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我们对保障粮食供应、确保市场平稳运行是有底气、有信心的。
关于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强化改革创新,持续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坚持市场化改革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的原则,完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确定价格水平,引导建立优粮优价的市场运行机制。
第二,进一步强化储备管理,不断提升储备运行效率效能,确保需要时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第三,强化底线思维,全力抓好粮食收购,确保不发生“卖粮难”。这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抓好政策性收购,发挥好托底作用。二是抓好市场化收购,激发市场活力。
第四,进一步强化精准调控,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粮食供给效率,继续办好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和区域性洽谈会,以国家粮食交易平台为龙头,区域性粮食交易平台为骨干,发展大宗粮食现货交易,畅通粮食流通大循环。
第五,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完善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不断提高服务决策、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