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经过十余年长跑终于实施平改坡的白玉新村居民给普陀区政府寄来了这样一封带有疑问句的感谢信。信中开头写道:首先感谢的是普陀区房管 ”
最近,经过十余年长跑终于实施“平改坡”的白玉新村居民给普陀区政府寄来了这样一封带有疑问句的感谢信。
信中开头写道:“首先感谢的是普陀区房管局的徐工,他处理问题既有原则性又有针对性,力争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量满足不同业主的需求。徐工遇到问题迎难而上,不推诿不扯皮,条理清晰,对业主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快速反应……”
信中提到的“徐工”,就是普陀区房管局住宅修缮管理中心副主任徐禕铭。作为一名“80后”党员,他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儿女之心”的群众工作能力,出色完成了一个个旧住房综合修缮项目,把民生工作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大雨漏、小雨渗,外墙渗水、天花板起皮,冬天寒冷刺骨、夏天酷暑难当……这些都是曾经困扰白玉新村50号、57号、64号、71号居民二十多年的烦恼。
为何这么多年不进行“平改坡”,项目卡在哪里?带着疑问,徐禕铭来到了小区了解情况。原来,这四幢房屋由于历史原因,6楼与7楼之间存在一个退台,关于退台部位如何改造,一直是修缮改造中居民争议的焦点:6楼居民希望“平改坡”,确保退台部位屋面的防水和隔热功能;7楼居民却希望保留退台部位的现状,认为“平改坡”将减少采光。
有人劝徐禕铭,这事属于居民内部矛盾,让他们自己解决就好。徐禕铭却认为,修缮不存在大问题和小问题之分,只要是居民的呼声,都应该站在百姓的角度认真倾听,找出矛盾症结所在。
于是他主动请缨,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在多次踏勘现场并与小区居民深入沟通后,他提出“平改平”“平改坡”“平改缓坡”等多种退台改造方案,并在技术层面上反复论证,尽量满足不同业主的需求。最终,退台“平改缓坡”方案满足了6楼“平改坡”和7楼的采光要求,得到居民认可。
“2015年来到普陀区工作的时候,有居民对我说,‘普陀普陀,不就是又破又大?!’我当时听了很不服气。”徐禕铭笑着说。
对此,徐禕铭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那就是把需要改造的房屋看成是父母居住的地方——宁愿在图纸上多改一阵子,也要让居民舒服居住一辈子。用“儿女之心”做好群众工作,除了白玉新村之外,徐禕铭啃下了不少外人眼中的“硬骨头”。
徐禕铭办公室挂着一张普陀区旧住房修缮改造进度的“作战地图”。
“2020年普陀旧住房修缮新开工547万平方米、完工469万平方米,相当于以往10年之和,占上海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徐禕铭说,“今年我们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虽然家住杨浦区,但自来到普陀区住宅修缮管理中心工作以来,他就坚持用脚丈量,走遍了辖区内每一个老旧小区和每一条道路。“疫情防控期间,所有小区只有一个出入口,徐工就是‘活地图’,不用百度地图就能清楚地知道每一个项目所在小区开哪个门,项目在什么位置!”同事发出由衷感慨。
在徐禕铭的积极带动下,修缮团队的年轻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寒冬酷暑中沉下心、迈开脚,丈量着普陀区的每一寸土地。如今,团队成员都成长为普陀的“活地图”。
同时,徐禕铭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2020年8月,全市调整屋面热熔防水卷材工艺做法,许多在建项目因此暂缓施工。为了解决整体面上的热熔卷材工艺与安全的矛盾,徐禕铭召集区内各设计单位骨干组成联合设计小组,短短两周内在全市率先编制出《普陀区住宅修缮工程屋面防水工艺推荐性方案汇编》,有效保障了全区各修缮项目的进度。
“在旧房修缮过程中遇到居民的不理解、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也有挫败和委屈,但转过头我又会问自己,这和居民改造后的幸福笑脸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徐禕铭决心继续书写好自己的“居住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