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花洲,不仅名字美得让人陶醉,更是一处诗情画意的美丽之地,周边还有许多历史街区和古城遗存。穿过古韵古味十足的幽巷,就像站在历史的门 ”
百花洲,不仅名字美得让人陶醉,更是一处诗情画意的美丽之地,周边还有许多历史街区和古城遗存。穿过古韵古味十足的幽巷,就像站在历史的门槛上,须臾之间,穿越了千百年的沧桑,让你禁不住读懂她今昔的衰败,讲述她过去的故事。
今天的百花洲比以前小多了。原来的洲中岛,景色极佳。宋代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来济南任齐州知州,主持修筑百花台、百花堤,并留下了《百花台诗》的诗文。
明朝“后七子”之一的李攀龙,与爱妾蔡姬隐一起,在岛上建高三层的白雪楼。蔡姬一手做好菜肴,最拿手的是葱香肉汤包,包子包好后,在撮口处插上葱段上笼蒸,快蒸时,将葱段快速取出,并将撮口封住,直到蒸熟。这样,蒸肉灌汤包子里就只有葱香消失了葱影。直至解放初期,曲水亭街仍有人推搡着吃葱味包子。
时至今日,百花洲仍然楚楚动人。河岸上的民居错落有致,柳丝随风飘逸,水面上静谧静谧,荷叶滴翠,荷花映日,鹅鸭翻掌。和花园中的湖水泉池相比,这里更多地是一种简单而又有趣的景观。每次到了这里,我都愿意停下来,看一看这流动的河流,静的湖水,绿树,红花,养育眼睛。
另一座桥名为华桥,原为单孔拱桥,连接百花洲和大明湖。
这座桥建于宋,在清嘉庆年间重建。大约25米长,5米宽,从桥的顶部到桥面大约3米高。斜坡较大,来往的人力车和畜力车需要斜行过桥,冬天遇到冰雪,桥上就更难走了。传说当年站在桥上向北望,城郊“九烟九点”中的鹊山与华不注山尽收眼底,桥的名字就是这样产生的。
元画家赵孟曾在济南做过三年官,他为他的挚友、济南祖籍的画家、鉴赏家精心绘制了《鹊华秋色图》,画出鹊华二山之秋,绝妙绝伦。这幅画深受乾隆的喜爱,他还把画带出宫中,来到济南,与之比试,并题字、赋诗。此名画由蒋介石政府带回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二十世纪前半叶,鹊华桥上辟有码头,备有画舫,可乘船入大明湖,经北水门出城一路北,穿过辽阔的稻田、藕池和村舍,最后抵达华山脚下的鹊山湖,领略“鹊华烟雨”这一济南旧八景之一的诗情画意。这一年省中校曾组织师生参加了这样一次郊游。抗战胜利后,1946年,大明湖畔的省图书馆、省民教馆全部被国军占领。为了方便军车通行,拆除鹊华桥,改用木制平板桥支撑。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改为水泥板桥,与明湖路一样,再也看不见它的全貌。大桥旁的鹊华桥街,1965年与其它道路合并,称为明湖路。园艺师说,如果一直保留下去,大明湖将会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