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来临,各地乡村纷纷举办村晚,村民用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歌唱好日子,欢乐过大年。全国人民都能看到我们的节目,争光村这回是真争光 ”
春节来临,各地乡村纷纷举办“村晚”,村民用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歌唱好日子,欢乐过大年。
“全国人民都能看到我们的节目,争光村这回是真争光了!”争光村是贵州省丹寨县扬武镇一个偏远的村子,村里一半以上农户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年前,争光村摘掉了贫困村帽子。2月4日,老乡们特意举办了一场“村晚”迎新春,还通过网络平台向全国网友直播。
他们不光准备了古瓢舞、锦鸡舞、苗族古歌等传统民族歌舞,还把“非遗”项目蜡染工艺融入节目中。“自己演自己,反映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场景。”“90后”苗族姑娘张义苹一点也不怯场,唱完跳完又来到自家染坊,对着摄像机为网友们演示蜡染制作工艺。“希望让更多人领略到大山里的民族风情,新的一年好日子更上一层楼。”
鼓声响起来,金锣敲起来,瑶族山歌唱起来。2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梅林村金锣广场上,村民们举办“脱贫感党恩”迎新春“村晚”,小山村一片欢腾。
“村晚”以《金锣庆丰年》表演拉开序幕,表达了脱贫和丰收的喜悦;村民自编自演的山歌《瑶喜多》唱出梅林村的巨变和群众感恩之情;《迎春曲》的唢呐声吹响了脱贫村的幸福乐章。
“2020年底全村脱贫了,大家自发组织了这场特别的文艺活动,庆祝脱贫和迎接新春。”村支书班美千说。
“三个女兵到沙洲,遇到大姐徐解秀,走时剪下半条被,党的恩情暖千秋。”1月28日,一台“村晚”,在湖南省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民俗广场举办,竹竿舞、“非遗”表演……一个个节目既接地气,又韵味十足。
沙洲村是著名的“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在台下看节目的村民朱华中告诉记者,这些年,村里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2017年就脱了贫,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大家物质生活好了,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燃起篝火,跳起锅庄舞蹈,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巨龙乡瓦龙村,农牧民聚居点的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村里种雪菊、搞旅游,日子和草原的花海一样美。”欢乐的人群中,今年37岁的仁泽去年刚摘掉贫困帽,“我帮村集体摘雪菊、接待游客,一个月能挣6000多元!”
“我们要为今天的幸福唱一个!”晚会上,瓦龙村驻村第一书记多多带头用藏语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他告诉记者,在县里帮扶下,村里雪菊种植面积达186亩,去年销售额达30多万元。
2月8日,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古敢水族乡补掌村,一场小型“村晚”正在上演。狮子灯舞、糍粑舞……特色节目陆续上演,村民纷纷拿出手机,拍下欢乐的场景。“大家用民族特有的舞蹈、丰收的美食,迎接新春佳节。”古敢水族乡党委书记钱林旺说。